是的!我知道我的本源!
我毫无满足,就像火焰在燃烧着而烧毁自己。
我把握住的,全变成光,
我丢弃的,全变成灰烬一样:
我是火焰,确实无疑。
我只遵守一诫——保持纯粹!
“现代人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将一个孤立的自我视作衡量价值的尺度。”现代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骄纵心态,他们想要得到很多东西,但他觉得他付出代价是被逼迫的,或者那些拒绝给他东西,向他要价的人是在恶意刁难他。整个世界的大幻灯机(各种媒体)让他觉得世界是台非常简单的机器,只需要一些精巧的修修补补,就能维持其运转。他认为自己应当且应一直享受舒适生活,如果这台机器出现一点麻烦,他就觉得有人在故意刁难他。沉溺于安逸是标志着我们文明衰退的最可信的迹象之一,对于舒适的膜拜,表明了我们要完全生活在此岸世界的决心,我们已经没有了彼岸的使命感。
知识变成了服务于欲望的力量。生活的目的就是在舒适的事物中享乐。他们认为,当生理欲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进入心满意足的状态。广告推动了这个观念,社会民主主义也赞许它,它得到了如此普遍的认同以至于在今天,你根本不可能教育人们“生活意味着纪律和奉献”除非你站在宗教讲坛上。根据媒体所展现的世界图景,它意味着一份工作、家庭生活、某种无害的业余爱好(例如棒球和钓鱼)以及对于抽象观念的强烈拒斥。这就是追求享乐的无教养的人。卡菜尔(Carlyle)认为工作是一种福分,即使这样一种观点,也因为其暗示着劳累而遭到现代人的抗拒。


现代人拥有一种“逐渐被经济窒息”的感受。〔美〕理查德·维沃


近来,我常陷入一种空虚、无意义的感觉里,并且难以走出。直到昨天,我想起好久没去图书馆了,便去图书馆,站在熟悉的书架间随意翻看。上来就翻到一本《思想的后果》,这是一本西方保守主义的著作,读毕此书,我猛然觉醒。

 

作者理查德·M·维沃指出,现代文明在逐渐走向衰落。作者说,我们有理由断言,现代人已经变成了道德傻瓜。没有多少人愿意审视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我们正处于堕落状态。我们甚至会质疑,现代人根本就不知道何谓卓越理想

 

在作者看来,现代人已经失去了辨别好坏、善恶的能力,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共识,这将危及政治国家的必要条件。人们已经把所有规矩都抛开,要获得所谓的无限自由。

 

教育不再关心塑造一个人的人格,而是成为了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制造者的方式(如果一个教育机构能够让人成为“高级”的制造者,它就会饱受赞誉)。人们关心无数琐碎的事实,积累各样的知识,但绝大部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其实毫无教益,人们并不思考基本原理,因此远离知识的中心(现在的知识体系似乎并不承认有这样的中心)。

 

在经济上,现代人拥有一种“逐渐被经济窒息”的感受,他所无法达到且不需要达到的消费标准,实际上成了他的责任。简单生活的充实被复杂生活的匮乏代替了,我们有的确实多了,但我们从中获得的却变少了。而且,现代人是已经如此沉溺于物质享受,以至于难以忍受劳苦的纪律,他们变得十分脆弱现代资本主义把劳动的一切价值感都剥夺了,更使其变成了为了换取生活物资不得不进行的难以忍受的活动。现代人牺牲了自己各方面的独立,换来的仅仅是一种靠不住的经济上的独立,他极端依附于现代社会的机构,因此深感自己的无力,他感到失去了对客观实在的把握,这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焦虑和神经官能症。从历史的记述中可以看到,高度组织化的文明都走向了瓦解,我们的文明展现了罗马衰落时期的特征。

 

现代传媒热衷于制导感官刺激,而从不会反思,人们变得为追求刺激而毫无顾忌(如今世界充斥着各样只为了刺激感官的事物)。感官刺激代替反思,就是对哲学与文明的一次最大反叛,是一场由技术所掀起的大谋反。”人类追求直接性,而否认了高尚情操,而情感的衰落,不可避免伴随着人类关系的退化,因为那种追求直接性的激情使人们只关心当下利益(纵情声色之人恐怕是难以对与人的关系有兴趣的)。这导致了家庭关系的淡漠,种族延续的信念也日渐淡薄。“也许有人说,城市生活本身就使哪些古旧风格的关系变得不可能维持了。我们很难说这个命题有什么不对,但是它所陈述的事实恰恰体现出一种固执任性的态度。动机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我们仍保有正确的世界观,那么拥挤的城市生活既然存在多种多样的危害,它就不应该成为我们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模式。

 

现代人对于英雄的信念也没落了,与此相伴而行的就是商业主义的兴起,人们只追求实利,不喜欢崇高。“身处商业中的人本质上就是一名相对主义者,他的思想总随市场机制而波动,如果以教条化和道德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会马上在市场竞争中败北。

 

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特征是力图抹去作为社会之构成基础的区别性。现代新的组织形式是围绕着消费能力而形成的。中产阶级的特点是贪图舒适、不爱冒险、畏惧改变、他的目标是确立一个可以为它除掉威胁的物质主义文明,它的扩大腐化了世界观,最终的堕落就是培根哲学,知识变成了服务于欲望的力量国家成了一个用来提高经济活力的庞大官僚体系。“一旦等级被抹除、特权被消灭,追求舒适就成了目标。”(托克维尔语)。

 

摧毁社会的最险恶的观念就是意义不明的平等主义,过分的权利要求制造各种混乱真正能团结人们的手足之情和兄弟情谊总是存在于等级化组织中,责任的纽带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手足之情的焦点是导向他者的,而对平等的迫切需要与自我中心主义的发展是相伴而行的。现代的民主选举制度已经腐化堕落了。教育也无法挽救它。根据现在的观念,教育的目的是使一个人有能力获得足够的财富,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这样的教育不会培育出贵族风范的美德。它既不能鼓励人们反思,也不能鼓励人们敬畏至善。最后,无限进步的观念成为了否定一切“不够进步“的事物的法宝,而我们所谓的进步,只是经济上的数字,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上的目标。

 

现代人沉迷于琐碎事实的关注,经验主义假设对于细微事物的准确描述可以为较大事物有限判断提供基础,于是他们给自己划定一小块地盘,把自己淹没在琐碎的现象中,而实际上,这没有为更大的事物提供任何判断。这一狂热的本质是用手段取代目的,事实上,专家已经没有了灵魂。专业化使人走向了破碎,除了自己那一点小地盘,就一无所有。

 

现代人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将一个孤立的自我视作衡量价值的尺度。”个人利益变得至高无上之后,个人就脱离了共同体,人们的同情能力衰落了,这导致了人类关系的衰落。中世纪的观念认为学习之路是通往自我贬低之路,使人谦逊,而现代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了助长自大的根源。现代社会使得劳动者想要生存,就必须与其他群体竞争,而且这场竞争不会为任何相关方带来好处,每个群体都被鼓励为了自己牺牲其他群体。人们不再为了一个超验的理想彼此服务,工作成为了一件讨厌的事。现代艺术也走向了抛弃价值内容,而注重技巧和形式的道路,不过艺术家是最早预见主观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将走进死胡同的人,有些人开始试图对此批判。

 

现代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骄纵心态,他们想要得到很多东西,但他觉得他付出代价是被逼迫的,或者那些拒绝给他东西,向他要价的人是在恶意刁难他。整个世界的大幻灯机(各种媒体)让他觉得世界是台非常简单的机器,只需要一些精巧的修修补补,就能维持其运转。他认为自己应当且应一直享受舒适生活,如果这台机器出现一点麻烦,他就觉得有人在故意刁难他。沉溺于安逸是标志着我们文明衰退的最可信的迹象之一,对于舒适的膜拜,表明了我们要完全生活在此案世界的决心,我们已经没有了使命。事实上,现代人面对的物质生存环境比起其祖辈要好的多,经历的磨难和苦难也比其祖辈轻的多,但他们却变得不能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坚强地面对现实了。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信仰,而信仰的缺失总是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怨念(bitterness),就如古希腊宗教衰落时期产生的犬儒主义、怀疑主义甚至斯多葛主义。而怨念总是会推动自我毁灭。当一个人看到这个世界的回报不足以弥补这个世界的痛苦的时候,并且当他拒不承认存在其他回报的可能性时,这种简单的计算就能让他产生终结一切的念头。如果要复兴,人们必须重新建立起对价值和责任的信仰,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很可能人们已经堕落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以至于我们不可能再要求他们为理想而付出代价了。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当今世界似乎并不想搞清楚自己如何丢失了信仰,也不想弄明白自己该付出哪些代价才能重拾信仰。

 

这本书写于二战刚结束之时,今日看来,其中的判断越发显出远见,许多作者描述的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在现代化之后的中国,近来也开始显出类似的特征,今天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差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面临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的兴衰的周期一般以千年计。当今世界似乎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下降之路,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没有任何有力的解决方案,似乎预示着现代西方文明逐渐走向其尽头。果然如此的话,一个新的黑暗时期很可能会到来。


《思想的后果》摘录


01. 自我中心主义的统治

当大量人类开始安于接受自我中心主义的统治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政治灾难还遥远吗?他们拒绝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自律(self-discipline),而这是他们抵抗外在控制的唯一保证。如果他们不再尊重共同体,不再根据共同认识来指引自己的行为,他们就出局了。像“四大自由”这样的计划,在政治上既含糊其辞,又不现实,也无助于改善局势,它只是在铸就错误而已。正是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傲慢,使人们陷入了哲学无政府主义的混乱。有句古老的政治格言说得好:一群被宠坏的乌合之众将会向暴君统治伸出邀请之手。由于他们没能把持住内在的原则,随之而来的将是某个服务于单个强力意志的、被合理化了的组织机构。历史长卷卷帙浩繁,但是只需取其中一页就能把这个道理解释清楚。


▌02. 爱情片和喜剧,这是衡量这个世界之深度的标志。

一般的电影都具有一种追求虚假的“趣味”,它们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漠不关心。制片方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具有吸引力,即为了让它们更加透人,必须让它们看上去和广告一样光鲜和虚假。据说悲剧是给贵族看的,喜剧是给布尔乔亚看的,而闹剧是给农民看的。电影公司生产出来的真正的悲剧能占多大比例?随着卡通动画片的流行,那些可以被归为闹剧的电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了。但是电影观众最爱看的是爱情片和喜剧,这是衡量这个世界之深度的标志。

 

▌03. 追求享乐的无教养的人。

公共宣传的形而上学家们( metaphysicians of publicity)还主张这样一种观点:生活的目的就是在舒适的事物中享乐。他们认为,当生理欲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进入心满意足的状态。广告推动了这个观念,社会民主主义也赞许它,它得到了如此普遍的认同以至于在今天,你根本不可能教育人们“生活意味着纪律和奉献”除非你站在宗教讲坛上。根据媒体所展现的世界图景,它意味着一份工作、家庭生活、某种无害的业余爱好(例如棒球和钓鱼)以及对于抽象观念的强烈拒斥。这就是追求享乐的无教养的人。卡菜尔(Carlyle)认为工作是一种福分,即使这样一种观点,也因为其暗示着劳累而遭到现代人的抗拒。由于新闻思想家们(journalist-philosophers)总是用此类数字的最大化来衡量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就不能期望他们会宣扬一条艰辛曲折的精神化(spiritualization)之路了。

 

▌04. 何陷入道德堕落的人都是不可原谅的。

何陷入道德堕落的人都是不可原谅的,但是对于城市居民(和那些异教徒一样),我们却想说,他永远没有机会获得拯救了。他是如此不可救药地受到这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以至于尽管我们会哀叹,但是我们几乎不会为他的无理要求感到惊讶。他被灌输了这样个观念——进步是可以自发完成的,所以他认为自己不会遇到任何障碍;当他把“追求幸福的权利”解读为“享有幸福的权利”时(同样的例子还有对参选权的解读),他一点儿没有感到不自然。如果用灵性洞察(spiritual insight)的方式来看待这一切的话,情况将大不相同,但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让他认为自己可以在一个限于物质层面的世界上获得幸福,因此他很容易幻灭、陷入仇恨,这正是埋藏于法西斯主义的集体精神病背后的病理。他被告知世界是迎合他的需要的,当不迎合他的力量终结了他的田园梦的时候,挫败感油然而生。在技术的等级制中,他的上级们对他施加压力;当面临周期性危机的时候,他把他们视作罪魁祸首。"

 

▌05. 数量和速度奉为神明。

在我看来,如今的世界更是前所未有地把数量和速度奉为神明,这种崇拜只能导致标准和品质的降低,而且从总体上看会让人们失去那些对于公民文化生活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人们质疑卓越性,无论是心智上的,还是道德上的,把卓越性视作“不民主的”,这种趋势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

 

06. 大幻灯机。娇纵心态。

从大概四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救赎都是通过征服自然来实现的,他希望在现世实现自己的天堂;他借助大幻灯机来维持这一切,他认为救赎是很容易实现的。通过这些事实,我就可以解释城市大众所具有的娇纵心态(spoiled- childpsychology)了。科学家的成就让他觉得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弄明白的;而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者则告诉他,没有什么是他不配享有的。后者的首要目标就是纵容他,别人的让步让他觉得,他可以通过抱怨和请求来获得他想要的一切。这是受欲望支配的另一个阶段。

 

▌07. 愚蠢的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因其特别的社会地位,有一种特别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因为左右两边的阶级都可以为它缓和冲击力,所以它忘却了生存的威胁。较低的阶层更贴近于现实的生存需求,拥有一种坚韧的男子气概,所以有时候在贵族眼中它看上去很危险。较高的阶层肩负着责任,一个人握有太大的权力,就不可避免地要过一种戏剧性的生活。他站在等级制的巅峰(不管这种等级制是否建立在真正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拥护或反对的意见像疾风闪电一样随时会向他袭来,他知道自己是在拿自己的脑袋玩游戏。处于二者中间的是愚蠢的中产阶级,这个阶级越来越壮大,这是西方发展的新趋势。贪图舒适、不爱冒险、畏惧改变,它的目标就是确立一个可以为它除掉威胁的物质主义文明。它有习俗,无理想;它不纯洁,但是被洗得一干二净。今天欧洲所面临的困境,就是中产阶级的影响力扩大、腐化世界观的直接结果。

 

08. 自我中心主义是破碎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当一个人开始审视现代人的各种不负责任和轻狂的表现的时候,如果他敢于正视他所看到的一切(正如查尔斯贝基所言,这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他将看到一种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现代人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将一个孤立的自我视作衡量价值的尺度,这个决定导致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出现,自我中心主义是破碎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评论(7)
热度(831)
  1. 共96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存档灵魂 | Powered by LOFTER